30 人 5000 万美金 ARR 5000 万用户,Gamma 的 AI 转型与宜家效应
上个月我写了这篇文章《Tome 在 AI PPT 领域失败了,为何 Gamma 却高歌猛进》,从产品定位、应用场景以及创始人的认知角度,分享了 AI PPT 领域两个开局良好但结果截然不同的产品案例 Tome 和 Gamma。
Tome 可以说是高举高打(资本、市场、团队),但最后在 AI PPT 这个领域的尝试失败了;而 Gamma 则是另一种风格,严格控制融资节奏、团队规模以及市场推广,到目前为止反而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最近,创始人 Grant Lee 宣布,Gamma 的用户量已经突破 5000 万,ARR 则突破了 5000 万美金,并且整个公司从 2014 年年初开始已经连续盈利 15 个月,而做到这一切,团队到目前也才 30 人左右,总的融资金额为 2300 万美金。
与此同时在产品上,Gamma 最近正式将产品从 AI PPT,扩展到了整个创意领域,涵盖了 PPT 演示工具、社交媒体内容、文档以及网站生成,实现了其“一站式创意表达平台”的愿景。
Gamma 发展历程
Gamma 由前 Optimizely 财务负责人 Grant Lee 与两位 Optimizely 同事于 2020 年底创立。团队最初同时开发了两款产品,一个是融合了文档与演示功能的混合工具(Gamma),另一个则是一款虚拟办公室工具"The Lobby",后全面转向演示工具领域。
2022 年 8 月份,Gamma 正式在 Product Hunt 上发布,很快就登上了榜单第一名,当时的 Slogan 是“Write like a doc, present like a deck”。
虽然在 Product Hunt 上反响不错,但是早期用户很难感知到产品的价值,用户留存率非常低,很多用户使用一次就不再使用了,因为大家还是觉得用它做 PPT 还是太难,到年底用户总共只有 6 万,公司的资金也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
团队发现最核心的问题出在“空白页问题”,也就是用户在从头开始创建演示文稿时会面临令人恐惧的阻力和阻碍《19 人的 Gamma 如何在一年获取 2000 万用户,ChatGPT 是新的 Excel》。
于是团队发起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疯狂冲刺”,用 AI 来重新构建产品。这涉及整合多个 AI 模型,包括利用 OpenAI 的 GPT 和 Stability AI 的 Stable Diffusion 等模型,实现创建流程的自动化。
2023 年 3 月份,Gamma 再次在 Product Hunt 发布,这个时候它更像是一个 ChatGPT 的 Wrapper,这从其 Slogan 就能看出:A new medium for presenting ideas, powered by GPT-4,正是这个看似 AI Wrapper 的产品,让他们转型取得了成功(下图:Gamma 在 PH 的 3 次发布)。
这次改版,让他们在 3 个月新增了约 300 万用户,大量用户转化为付费客户,自此 Gamma 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直到现在。下面是其发展的一个简单历程:
- 2020 年秋 Grant Lee 团队创立 Gamma;
- 2022 年 8 月发布,获数万注册用户;
- 2023 年 3 月转型,升级为 Gamma AI(GPT-4 驱动),前 3 月新增 300 万用户;
- 2024 年 1 月用户达 1700 万;
- 2024 年 5 月完成 1200 万美元 A 轮融资(Accel 领投),总融资 2230 万美元;
- 2025 年 4 月 ARR 突破 5000 万美元,用户 5000万(付费客户数十万);
对于融资,Gamma 一直采取谨慎的态度,强调不要在没有明确意图的情况下融资,并且不希望过早稀释过多股份,而是让员工能从公司发展中受益,这也来自创始人 Grant Lee 自己的亲身经历。
Grant Lee 在最近的一次对话中说,他不希望 Gamma 的员工继续走之前 Optimizely 的路,虽然他是前 100 名员工,但是最后拿到的股票期权非常少。
如果 Gamma 发展的不错,他希望参与的每一位员工都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不是像很多 AI 创业公司那样(如果被收购),其员工最后一无所获。
Gamma 寻找 PMF 过程中的转型细节:AI 与宜家效应
上面提到 Gamma 通过 AI 重构产品,并解决“空白页问题”找到了 PMF,但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Gamma 的团队其实经历了很多探索过程才找到。
由于产品第一次发布后用户留存实在太低(最低到了个位数),一开始他们尝试了各种办法来提高用户粘性,比方说专注在教师或者机构等特定客户群体,推出了类似 Google Docs 的实时协作功能,制作了模板指导用户使用 Gamma 等,但是效果都非常有限,而且这些措施还都需要大量的投入,不太可行。
像实时协作功能,虽然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让多人远程协作非常重要,但是在用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他们发现,拥有出色的单用户体验要比这重要的多。直到他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