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on 的3个发展阶段
我一直很喜欢 Notion 这款产品,也算是比较深度的用户,我觉得它带给我的价值不只是一个工作工具,而是可以通过它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我觉得它越来越在朝着数字乐高这个方向演进。
最近红杉资本对 Notion 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采访,创始人 Ivan Zhao 在这篇采访里不仅聊了 Notion 的整个创业历程,也谈到了 Notion 的 3 个发展阶段以及可能的最终形态:
-
Notion 1.0 是关于列表的
-
Notion 2.0 是关于数据库的
-
Notion 3.0 则是关于整个工作流的
Notion 1.0 as about lists, Notion 2.0 as about databases and the upcoming Notion 3.0 as about whole workflows.
Ivan Zhao 说,在未来的 5 到 10 年时间,Notion 可能成为世界的前端基础设施,Notion 负责搜索、通知和权限,你想做的任何软件,都可以通过 Notion 来构建。
In the next 5 to 10 years, Notion could be the front-end infrastructure for the world.Notion takes care of search, notifications, permissions.Just dream of a piece of software, and you should just be able to build that using Notion.
而在未来 10 年,每个软件公司可能都是 Notion 的竞争对手,因为Notion 最终将能够制造任何类型的工具,或者能够与无数的软件集成。这样,Notion 将能逐渐替代越来越多的产品,根据 Okta 去年的一份数据,员工在 2000 人以上的公司平均要使用 175 款 SaaS 产品,而小公司平均使用 73 款。
之前 Notion 收购 Automate.io 这家公司时,我曾说 Notion 进入下一个阶段了:向平台和生态演进,通过收购 Automate.io,整合其 API 后能快速让用户和企业将自己的工作流转化到 Notion 里。
而最近,Notion 还收购了日历产品 Cron,以及软件构件工具 Flowdash,可以说都在为能够制造任何类型的工具这个方向发展。
事实上在这个采访里,Ivan Zhao 也提到了 Notion 最终成为软件世界的乐高这个概念以及 Notion 始终作为软件制作工具的使命:
Giving the software the final “Lego bricks” it needs to take on most SaaS companies.
Notion's mission is about software tool-making.
这个采访里也披露了 Ivan Zhao 从小在新疆乌鲁木齐长大,上高中时才搬到加拿大温哥华,而他的英文是通过观看“海绵宝宝”来学的。
有趣的是,早期因为公司快没钱了,Ivan Zhao 和联合创始人 Simon Last 就搬到了日本京都,因为那里的消费比旧金山少了一半还多。虽然他和联合创始人完全不会日语,但因为 Ivan Zhao 懂中文,而日语有很多词汇和汉语是类似的,因此日常的基本生活也没啥问题。
Notion 的 1.0 版本是 2016 年在日本上线的,当时为了推广产品,Ivan Zhao 的妈妈借了 15 万美金给他;2018 年时其社区用户开始快速增长,同时这一年推出了 Notion 2.0 产品;但即使是到了 2019 年的时候,Notion 的用户也还不到 100 万。
疫情对 Notion 的增长起到了快速的推动,特别是 2021 年,整个数据呈爆发式增长,直接把 Notion 的服务器撑宕机了,因此在接下来的 6 个月时间,Notion 没有推出任何新的功能,而是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加强 Notion 的基础设施和数据库上,其联合创始人说这可能是他们做出的最好的投资之一。
现在,Notion 的用户超过了 3000 万,70%的用户都来自美国以外,付费用户大概在 400 万左右,其员工人数也从 2021 年的 45 人到了现在的 300 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