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快讯
邮件订阅
会员专属
Memo AI
联系我们

Lovable 完成 2 亿美金融资,Newsletter 产品 Beehiiv 年营收突破 3000 万美金

25-07-17
速度带来更快的反馈、更快的迭代、更快的增长。速度不容易,所以才是竞争壁垒
免费
查看原文
来自大脑的思考
这个 AI 拿钱了
ARR 破新记录

就在刚刚,Vibe Coding 产品 Lovable 正式宣布完成了 2 亿美金 A 轮融资,估值为 18 亿美金,由 Accel 领投,20VC、byFounders、Creandum、Hummingbird 和 Visionaries Club 等跟投。

Accel 合伙人 Ben Fletcher 说,Lovable 主要面向的是 99% 以前没有机会构建产品的人。目前 Lovable 的团队在最近增加了不少,已经达到了 45 人,其活跃用户为 230 万,付费用户超过了 18 万;其中 3% 的 Lovable 用户来自法国,法国付费用户 9000 名。

收入这块,其 ARR 应该已经达到 9000 万美金了,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突破 1 亿美金,成为继 Replit 后又一个迈入入 1 亿美金 ARR 的 Vibe Coding 产品《Replit ARR 火箭式突破 1 亿美金,1000 万到 1 亿只用了6 个月》,可以说这个增长速度非常快了。

Lovable 创始人 Anton Osika 前两天说,每个月有 10 万家创业公司在 Lovable 上成立,仅 6 月份通过 Lovable 搭建的网站数量达到了 250 万个,占到了当月互联网新增网站的 10% 以上,而他自己也开始天使投资一些用 Lovable 构建产品的创业公司。

AI 编程领域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已经上演了收购和人才抢夺战,收购这块,之前 Wix 以 8000 万美金收购了只有 6 个月的 Base44《创立 6 个月的 AI 卖了 8000 万美金没融资一个创始人,App 的 AI Coding 也火了》,Windsurf 的收购则经历了从 OpenAI 到 Google 再到 Cognition 的收购大戏《3 个华人 AI 新进展:收购、1600 万美金 ARR 以及一个新趋势》。

而人才争夺这块也上演了非常戏剧性的大戏,两周前 Cursor 挖了 Claude Code 的两个核心人物 Cat Wu 和 Boris Cherny,他们之前分别是 Claude Code 的 PM 和开发负责人,但今天又爆出这两位又回到了 Claude Code。

与此同时,其它大厂像 Amazon 和提交了 IPO 的 Figma 都开始进军 AI Coding,分别推出了自己的产品,估计接下来这块还会继续上演各种更多好戏。

上周,我分享了 Lovable 内部员工对他们在 AI 时代所谓AI-Native 员工的崛起的实践《35 人 7 个月 8000 万美金 ARR,Lovable 的实践值得所有 AI 公司学习》,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家快速崛起的公司内部是如何打造 AI-Native 的:"AI 原生"不仅指产品内核,更指员工思维。而 AI 原生员工并不是"使用 AI 工具"的人,而是将 AI 作为第一本能默认使用 AI 的人。

另外,Newsletter 产品 Beehiiv 创始人 Tyler Denk 宣布,Beehiiv 的 ARR 已经突破了 2000 万美金,外加广告平台网络和 Boosts 功能带来的 1000 万美金收入,相当于一年的收入突破了 3000 万美金。

Tyler Denk 说,他从未如此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虽然 BeeHiiv 的广告网络现在还只是收入的一小部分,但在 5 月份它的收入环比增长了 64%,因此他觉得一切才刚刚开始。

Tyler 还分享了这几年创业过程中的 20 条思考和洞察,我觉得挺有价值,这里简单贴一下:


1.事情并没有变得更容易

我现在遇到的问题不比刚创业时少,甚至可能更多。我总是告诉自己,将来一切会变得更平静,事情会更容易交给别人做,压力也会稍微减轻一点。

也许那一天终会到来,但目前还没有。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魔鬼。

2.目标总是在变

如果你告诉 27 岁的我,4 年后我那个小小的创业项目能做到 2000 万美金 ARR,我可能当场吓得屁滚尿流。

但 31 岁的我并没有吓得魂飞魄散。事实上,这一切就像刷新一下 Stripe 截个图,然后继续写我刚刚进行到一半的 PRD 那样平静。曾经不可想象的目标,慢慢变成了普通的下一步。

3.(大多数)顾问毫无用处

顾问能在早期给创业公司增添一些“靠谱感”,对投资人和用户是种信号。这本身没问题,但就别对他们指望太多了。

我们有一些顾问:有的偶尔联系一下,有的我几年都没交流过了。

我本来也没指望什么,所以也没有失望。我只是想提醒其他创业者:别以为找对顾问就能改变你的业务。

4.没人在乎你的投资人是谁

太多创业者一心想追 Tier 1 投资机构。但客户根本不关心你的 cap table(股权结构)。如果你非得拿投资人说事,那你可能是在掩盖其他方面的短板。

我的建议是:拿最容易拿的钱,回去继续做产品。你只要做出好生意,顶级投资人自然会来找你。

我们的种子轮是由一家名气不大的(但很棒的)基金主导的,种子扩展轮是由两家英国的小基金联合主导。

总有聪明人跟你说“这是一种负面信号”。但这并没有阻止 Lightspeed 领投我们的 A 轮,也没有阻止 NEA 领投我们的 B 轮。

5.远程办公是一种超能力

面对面办公固然好,但远程办公带来的优势更大:

  • 全球人才池
  • 弹性工作时间
  • 24/7 覆盖
  • 更好的生活方式
  • 更快乐的员工

与其每天上下班通勤,我宁愿去 DMV(美国车管所)闲逛。

6.有联合创始人是最棒的事

Ben 和 Jake 是我的兄弟。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是唯一能真正理解我们走到今天经历的一切的人。

在那些感觉整个世界都在与你作对的日子里,有共同战友真的很治愈。

我们偶尔还是会像在布鲁克林公寓创业初期那样,一起写代码、搞项目。最近的 Recommendations 功能上线就是我们仨一起干的,特别有意思。

7.棘手的对话永远没你想的那么糟糕

我经历过很多难开的对话:解雇、降职、给出大家都不想说的反馈。

但我发现:想象中的对话总比实际的更可怕。别一直揣着心理负担,该说就说,该解决就解决。

8.自己用你的产品

你正在读的这封邮件就是用 BeeHiiv 写的并发送的,Big Desk Energy 网站也是用 beehiiv 搭建的。它支撑了我受众的增长、广告收入以及一切。

我是个重度用户,这让我改进产品变得更容易。

而且不仅仅是我,我们有好几十名员工也用 BeeHiiv 写 newsletter 或搞 side project。团队离终端用户越近,用户体验就越好。

9.创始人的角色变化很大

最初我们连 title、角色定义、会议、流程都没有,就一个愿景——想把一件事变成现实,100% 花在产品开发上。

现在,更多时间花在招聘、入职、流程管理、人事问题等等杂事上。

10.讲故事是 CEO 最重要的能力

历史上最伟大的领导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超级讲故事的人。

作为 CEO,我要不断讲述一个故事:为什么明天会比今天更好、各个部分如何拼在一起、为什么这些努力值得、每个人的角色是什么……

11.这世界没有剧本

我们联合创始人兼 CTO 在公司成立半年后意外去世。GoDaddy 曾在夜里误删了我们所有用户的网站。我们也“意外”收购了两家公司。

没有哪本书能教你这些,你只能自己扛。

12.利益共享的魔力

硅谷最棒的制度之一是员工持股。我们公司每一位员工都有真实、有意义的股权,利益一致才有共赢可能。

我希望他们都能赢得漂亮——而且他们一定会。

13.没有负责人,事情做不漂亮

我们以前的文本编辑器只能算“凑合能用”,Jake 只有在用户催了才修 bug,从来不是优先级。

但编辑器其实是我们产品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应该每天有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想着怎么改进它。

于是我们专门请了人来负责它。营销官网、合作伙伴计划也都做了同样的事。没有人真正负责的东西,是无法做到极致的。

14.透明是唯一的选择

我会定期跟全公司分享数据、投资人更新、董事会材料。既然你请的是聪明、积极主动的人,那就把他们当成年人来对待。

15.不要忽视心理健康

我曾以为只要身体健康,心理状态也就不会差。事实证明不是。我曾陷入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低谷。(这会是我下周 newsletter 的主题,敬请期待 👀)

16.你需要更多创业者朋友

每次和其他创业者待在一起,我都感觉自己被重新点燃了。这也是我每隔几个月在哥斯达黎加组织创业者私享会的原因。

17.速度是会有复利的

我们最初的最大优势就是能比任何人都快地构建和发布功能。我们通过听用户需求,第一时间做出他们要的产品。

速度带来更快的反馈、更快的迭代、更快的增长。速度不容易,所以才是竞争壁垒。

18.平庸是有传染性的

一个平庸的人就能拖垮整个团队的产出和士气。如果管理层迟迟不行动,等于向其他人释放出“这样也可以”的信号。

我自己就曾好几次太晚才开掉表现不佳的员工。如果他们的表现不是“非他不可”,那就早点止损。一个追求卓越的文化容不下平庸。

19.你必须热爱这场游戏

我每天早上 5:30 起床,每周工作 14 小时一天,连周五晚上和周末都不例外。没有什么奖励或回报能让我坚持这个节奏,除非我真的爱这件事。

我从没想过我会引用 Bruce Springsteen,但这句话太贴切了:“我不想出名,不想发财,也不想快乐。我只想变得伟大。”

20.最好的还没到来

当我们做到 3 万美金 MRR 的时候,有人对我说:“恭喜你,最难的部分完成了,30 万美金 MRR 很快就到了。”

我永远记得那一刻的感受。那时候我每天睡眠不足,根本无法想象刷 Stripe 看到 $300K MRR 是种怎样的体验。

但我们每天都在努力让公司进步 1%。复利的魔力一直在发生。

到今天仍在发生。我们已经有 100 多人,并肩作战,目标一致,继续创造改变,继续向世界证明他们错了。

 

Memo Newsletter

订阅 Memo 邮件列表,过滤噪音,捕捉最具价值的创投行业信号

最顶尖的 AI 行业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在看

Subscribe
头像
Memo Team
Signal, not nois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