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ma 估值 21 亿美金了;“收购+AI 改造”传统软件,1 年多打造估值超 10 亿美金 AI 控股平台
AI PPT 领域的 Gamma,正式宣布完成了 6800 万美金的 B 轮融资,由 a16z 领投,Accel、Uncork Capital 等机构跟投,估值达到了 21 亿美金。
与此同时,Gamma 宣称其 ARR 已经突破了 1 亿美金,整体用户超过了 70000 万,付费用户 60 多万,而全职团队成员只有 52 人。
Gamma 创始人 Grant Lee 说其长远目标,是全面地挑战职场演示领域的两大巨头 PowerPoint 和 Google Slides。由于自己一直赚钱,之前的融资都还没用上,此次融资也是希望拥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战略投资,比方说可能会考虑进行一些收购,并且会推出面向 B 端企业级的产品和服务,最近推出的面向企业级的账户客单价就高达 480 美金/席位。
AI PPT 这个领域,之前的 Tome 可谓高举高打而且融了不少钱,但因为产品面向的用户太宽泛、太注重创意型而非工作刚需场景,导致最后付费转化太差没有找到 PMF,而不得不转型到销售这个特定场景《Tome 在 AI PPT 领域失败了,为何 Gamma 却高歌猛进》。
而 Gamma 早期寻找 PMF 的过程中也经历过转型,其中第一个就是通过 AI 解决了“空白页”问题,其次是打造更好的单用户体验而不是像实时协作这样的功能,毕竟 PPT 更多情况下还是个人的工作,实时协作可能只占其中很小的比例。
最后利用宜家效应平衡自动化与用户自主性,让用户感觉是自己在共同创作内容,而非被动接受内容,从而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和留存率《30 人 5000 万美金 ARR 5000 万用户,Gamma 的 AI 转型与宜家效应》。
a16z 合伙人 Sarah Wang 说,作为一名顾问,她花在调 PPT 格式和用 Think-Cell 做各种图表的时间多出了她的想象,她 7 年前加入 a16z 时被要求购买的第一个应用就是 Think-Cell 这个 PPT 上的插件,经常做 PPT 做到凌晨(Think-Cell 已经成为咨询行业里必不可少的一个插件,其一年的收入就超过了 2 亿美金《一个 PPT 上的插件,ARR 超过了 2 亿美金》)。
过去需要数小时进行大小调整和格式化(然后调整大小和重新格式化)的过程,现在通过 Gamma 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了,这让日常工作方式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

如果说软件的过去十年是关于云协作的,那么下一个十年将是关于 AI 原生创作的。这些工具不仅可以托管你的工作,还可以与你共同创造 。正如 Figma 重新定义设计一样,Gamma 也在演示中做同样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在讲故事方面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我们正在经历思想交流方式的变革。
第一波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奇观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可以像人类一样绘画、写作或聊天的人工智能。下一波浪潮是关于实用性的 :将智能嵌入到日常工作流程中,使我们更快、更清晰、更有创造力。
以前的 PowerPoint 和 Keynote 首先假设我们都是设计师,但大部分人可能只是想通过这些工具给自己的想法做更好的解释,而 Gamma 刚好契合了这种动态,用户从想法开始,而不是幻灯片。因此讲故事的民主化将导致交流的想法爆炸式增长,就像 AI 编程使非开发人员能够制作软件一样。
另外,前几周我介绍过一个专门通过收购独立开发者 SaaS 做的 Venture Studio 平台《Replit ARR 涨到了 2.5 亿美金,如何通过收购独立开发者产品打造超 9000 万美金 ARR》,其核心是采用「中心化+去中心化」对收购的 SaaS 产品进行改造提升效率。通过收购进行改造的 Bending Spoon 已经将自己打造成为一家估值达 110 亿美金的公司。
现在,又一个类似的 Venture Studio 出现了,刚成立一年多的时间估值就已经超过了 10 亿美金。其做法可能是很多传统企业都想学习的对象,它专门收购那些被人们日常使用的传统软件:盈利、稳定并且深受客户信任,但是很容易被这波 AI 甩在后面。他们收购后用 AI 对其进行重塑改造,从而获得新的机会。
成立一年多,就已经收购了几十家公司。传统私募股权基金的模式是:收购、削减成本、3-5 年内退出获利,而它希望打造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