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应用创业两个新趋势:智能体、多模态热门,小而美团队成主流
看创投趋势这块,我比较喜欢从个例出发去延展看行业发展方向,但一些像 YC 的 Demo Day 和百度这几年举办的文心杯创业大赛,让我们可以从一个更大维度数据整体看行业的变化趋势。
昨天在百度世界 2025 大会上,第三届百度文心杯创业大赛揭晓结果,我看到了一些不错的分享和项目。根据百度公布的数据,此次吸引了来自全球近千份团队的报名申请,覆盖文娱、编码、营销等多个领域的 AI 应用,最终评选出看 8 个优胜团队,他们将共获得数千万元的投资,还将加入百度生态,获得算力、推广、生态等多维度资源的支持。
先看一下获奖的 8 个项目:

这里有几个项目我比较熟悉,比方说 Lessie AI,做的事情简单来说是AI 找人,这是我非常看好的一个方向,之前跟创始人有过一些交流。
这块在海外已经有多个不错的产品并且都拿了不少的融资,像红杉美国最近投的 AI 找人产品在团队不到 10 人的情况下已经做到了 1000 万美金的 ARR《AI 时代的今日头条来了,红杉美国投了个 AI 招聘(找人)》,而且它可以延展的方向非常多。
TTC 和我介绍过的多个 AI 招聘类产品比较类似《AI 招聘新方式:跟 AI 聊天。种子轮就拿了 2000 万美金》,虽然也可以认为是 AI 找人这个方向,但它更聚焦在猎头招聘这块,这可能和创始人 Max 肖玛峰来自猎头行业的 CGL 有关。
而这几个里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 Nooka 这个产品,它做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用播客对话的方式来拆书,也就是把书变成对话,是一个用 AI 重构书籍内容 的音频平台,有点把 NotebookLM 用在读书领域的感觉。

我之前介绍过海外一个拆书类产品,其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做到了 2 亿美金 ARR,但它还停留在拆的阶段,也就是将一本书的内容总结为核心的几点,目的是让用户可以在 15 分钟左右阅读完一本书《拆书阅读没融资做到 2 亿美金 ARR,Windsurf 的收购交易可能正在毁了它》。
整个过程中用户的参与感很低,主要还是一种被动读书的方式。现在像 Nooka 这种对话并且用户可以直接参与进去的方式,让传统看起来比较枯燥的单纯阅读可以有更多玩法和形式,我觉得这可能是未来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向,知识的重新组合和不同形式的展现会产生新的知识。
在音频交互叙事的基础上,据说 Nooka 团队正将创作边界拓展至音视频领域,推出全新产品 Drama.Land,一个 AI 驱动的叙事剧集生成平台。
与传统 AI 视频工具不同,Drama.Land 定位于给每个有想法的普通人进行"直接可消费"的内容创作:用户仅需输入简单创意想法,便能自动生成具有连贯剧情的音视频剧集。
它解决了 AI 生成视频的核心痛点,不只是通过技术确保角色形象、场景风格在多集内容中保持高度一致性,更重要是在叙事和创作上赋予了从‘灵光一闪’到专业制作的变化。而且 Drama.Land 将打通从创作到发布的完整链路,不仅生成视频本体,还会自动产出配套的预告片、短视频切片等衍生内容。
这种"端到端"的产品设计,让 AI 生成内容真正具备了商业化和规模化传播的可能。据了解,Drama.Land 将于近期启动封闭测试,首批体验名额将优先向海内外创作者、和内容剧情爱好者开放。
据“文心杯”的统计,第三届创业大赛还呈现了两个很大的变化趋势:
- 首先是创业方向的变化,第一届大赛主要以文本应用为主,第二届大赛增加了图像应用相关的项目,本届大赛多模态相关的项目开始成为趋势:AI 技术已从单模态向多模态的跨越式发展。
- 其次是团队特点很不一样:团队呈现开放性、专业化与年轻化特征,在参赛团队中,90 后创始人占比高达 50%,超过 40% 的核心成员拥有国内外顶尖科技公司的工作背景,超过 50% 为连续创业者。其多数团队规模精简高效,71% 的团队人数少于 20 人。
这些创新项目不仅展现了当前 AI 应用创业活跃的氛围,也展现了百度全面支持 AI 应用创业,与这些新时代的创造者一起共建的 AI 应用生态越发热闹、繁荣的风貌。

上午百度世界大会现场,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提到,三年来百度文心杯大赛共有超 3200 支创业团队报名,百度已累计为优胜团队提供数亿元资金支持。
不止第三届文心杯创业大赛公布新进展,今年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也发布了一系列 AI 产品更新,涵盖从芯片到框架、模型再到应用的全栈能力升级。
像算力层面发布全新一代昆仑芯及天池超节点,据说单个天池512超节点就能完成万亿参数模型训练,对于创业者来说又有更强更大的算力用了。
最新发布的统一的原生全模态模型文心大模型 5.0,在全模态理解、创意写作、智能体规划、指令遵循等能力表现出色,性能更是全球能打。创业者做应用,其实非常依赖模型性能,有了文心 5.0 这样性能强大的模型可以用,创业者安心做应用就行了。
在应用方面,百度带来了一款新产品,发布首个可商用的自我演化超级智能体伐谋,它最擅长在应用场景找“全局最优解”,已经应用于金融风控、港口调度等复杂专业领域。
同时百度在用 AI 重构最核心的业务搜索引擎上也更彻底,现在的搜索从以文字和链接为主的工具,转化为以图片、视频等富媒体内容为主的信息与内容平台。
而之前推出的慧播星数字人,在实现“罗永浩”等直播 IP 的规模化复用后,已经在电商等场景验证了 AI 的商业价值,其最新财报曾透露数字人这块业务产⽣的收⼊环⽐增⻓了 55%,达到了 5 亿元。
李彦宏还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内化 AI 能力」,我理解也就是让 AI 变成你和企业自己的一部分能力,而不简单是外挂工具。当 AI 被内化后,它就不再是成本(买工具、买算力),而变成了生产力(提升效率、创造价值、做原本做不到的事)。
李彦宏分享了内化 AI 能力的三个典型方向:一个是 AI 替代重复劳动(自动化);其次是 AI 带来“无限供给”的生产力,比方说 AI 可以让内容、素材、文案、知识生产进入“无限供给”;最后就是 AI 超越人类认知,“AI会发现过去人们不知道的东西,找出更优解。
这些都不是用 AI 完成任务,而是用 AI 重构任务本身。
他认为,不止是创业者,当下所有人都需要改变工作方式,把你要解决的问题转变为AI能解决的问题。在大会结束后的访谈上,李彦宏又进一步通俗解释了「内化AI能力」的内涵,“现在不管 AI 具备什么样的新能力,你怎么把它变成你的「原生能力」,怎么把它变成你组织里一个不可或缺的、像神经系统一样的,它是贯穿你整个身体的,它不是你的某一个器官,它完全是渗透性的。怎么真正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我认为,「内化 AI 能力」对 AI 应用创业者来说,是一个接下来需要格外关注的点。为什么,过去三年来,不少创企已从用 AI 到深度用 AI,但下一步是什么?竞争这么激烈,要想脱颖而出,就要更进一步,把 AI 融入组织的肌理,成为基因。
李彦宏说,过去 AI 产业结构像一个正金字塔,最底层的芯片拿走绝大部分价值;模型的收入不到芯片的 1/10;应用又更小一个数量级。结合这几年AI行业的趋势看,确实如此,整个 AI 行业虽然热闹,但价值没有真正落到“用 AI 创造价值”的应用层。
而健康的产业结构应该是“倒金字塔”,未来应用层要成为最大获利者,只有当企业把 AI 内化成能力,应用层才能真正产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