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快讯
邮件订阅
会员专属
Memo AI
联系我们

用人工假装 AI 的 AI 笔记,现在 10 亿美金估值了

25-11-16
先人工,再智能
免费
查看原文
来自大脑的思考
寻找 PMF 之路

记得之前有一个案例 Builder AI,融了 4 亿多估值达 15 亿美金,但因为用的是人工而不是真 AI 最终导致自己破产,公司宣称主要使用 AI 技术,但实际上主要依靠印度开发人员手动完成工作《融资超 4 亿估值 15 亿美金的 Builder AI 是如何破产的》。

不过同样用这种方式的另一个 AI 产品,则已经完美转型成真正的 AI 产品并取得了成功,如今估值已经 10 亿美金。这个就是我之前多次介绍过的 AI 笔记产品 Fireflies,去年的时候就宣布用户超 1000 万了,而且大部分都是企业级 B 端《覆盖 75% 财富 500 强,这个最不像 AI 会议的产品用户超 1000 万》。

现在它宣称已经覆盖了全球 50 多万家机构里的 2000 万用户,过去 1 年半用户增长了 8 倍,收入在最近 4 年连续实现了每年超过 100% 的增长,并且自 2023 年以来持续盈利《又一 AI 笔记估值 10 亿美金了,Meta 史上最贵人才收购超 140 亿美金》。

它算是最早跳出传统的线上会议场景的一个 AI 笔记产品,很早就把那些可能不在传统办公室环境中的需求也纳入了 AI 笔记覆盖的范围。

不过在刚开始创业的早期,Fireflies 一点 AI 都没有,完全依靠人工。根据 Fireflies 联合创始人兼 CTO Sam Udotong 最近分享他们早期的创业经历时,第一个版本的 Fireflies,虽然也叫 AI 会议助手,但其实就是他和创始人兼 CEO Kris Ramineni 两个人。

当客户预约会议时,我们会以来自 Fireflies.ai 的 Fred 名义手动拨号加入会议,静静的坐在那里手动记笔记,会议结束后将会议摘要发给对方。

当时这个服务每月收费 100 美金,他们以这种方式做了大概 100 多次会议笔记,终于赚到了足够他们支付每月 750 美金的房租,慢慢开始开发真正的产品,到 2017 年已经把所有的流程都实现了自动化,自此才开始停止这套人工记笔记的方式,并实现了 100% AI 化和符合 B 端企业级需求的各种能力。

Sam Udotong 说,在这个产品之前,他们做的其它产品方向已经失败了 6 次,迫于挣生活费,他们开始疯狂想各种 idea,最后把希望放到了这个 AI 笔记员的想法上。

而验证你创业想法的最好方式,就是亲自成为产品,就这样通过人工的方式最后做出了一个人工智能产品并取得了如今的成绩。

这个分享出来后,很多人说他们这是一种欺诈行为,为此 Fireflies CEO Kris Ramineni 做了一个回应澄清,说那是在 2017 年,当时还没有 ChatGPT,而早期用户都是很亲密的几位朋友,他们知道背后是人工在记笔记。

他说正是他们的体力劳动让他们在写代码之前就看到了问题和需求,才造就了现在的 Fireflies。

抛开这些争议,我觉得他们这种找和验证产品需求的方式很有价值,AI 取代很多体力活的本质是这些体力活本身存在并且有高价值需求。

这让我想起之前 HeyGen 找 PMF 和构建产品的过程,可以说非常类似,他们在 Fiverr 上搜索 spokesperson 这个关键词发现有 1800 多个可用服务,于是就创建了一个 Fiverr 账号并推出了一个服务 gigi,提供多种语言的点播视频片段。

最早的版本他们没有透露头像是 AI 生成的,而是提供了与 Fiverr 上其它参与者相同的服务,但因为是 AI 做的成本仅为 10%,效率大大提升,时间为 10 分钟而不是几天,他们会手动运行代码来向客户交付视频。

相当于背后用了 AI 能力,但是一开始面向客户的还是和之前模式类似的人工,由于价格优势和快速的交互能力,让他们很快在这块脱颖而出,验证并获得了早期的客户《HeyGen 是如何找到 PMF 和构建产品的?》。

据说现在一些 AI 人形机器人的演示也是人工操控,我觉得早期验证需求或者做演示可以这么做,但如果后续无法转型到真正的人工智能(AI),那最后的结局应该不会太好。

Memo Newsletter

订阅 Memo 邮件列表,过滤噪音,捕捉最具价值的创投行业信号

最顶尖的 AI 行业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在看

Subscribe
头像
Memo Team
Signal, not nois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