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看好的这个华人 AI 项目一天收入 13 万美金,Together AI 估值 33 亿美金了
尽管 DeepSeek 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不小冲击,但更多是加速了 AI 的普及和发展,刚刚 OpenAI COO Brad Lightcap 公布了他们最新的一些数据,OpenAI 的增长仍然还是挺猛的,几个数据:
- 周活用户突破 4 亿,比 3 个月前的 3 亿增长了 33%
- 企业付费用户超过 200 万,比去年 9 月翻了一倍
- 开发者流量在过去一个月翻了一倍
- O3 Mini 发布以来推理模型 API 的使用量增长了 5 倍
Lightcap 认为 AI 将像云服务一样,最终成为企业无法真正脱离的强大模型。同时他称 OpenAI 很快会将 GPT-4.5 和 GPT-5 引入 Chat 和 API,而 GPT-5 将统一其 GTP 和 O 系列模型,成为一个强大的单一模型。
AI 的加速普及和 AI 应用的爆发式增长,也带动了 AI Infra 这块的快速发展,这点从国内的硅基流动 SiliconCloud 这一年的快速发展也能感受到,DeepSeek 的爆发加速了开发者涌向硅基流动,他们在过去一年市场增长超过了 10 倍,用户已经超过了 300 万,并迅速完成了超亿元人民币 Pre-A 轮融资。
我一个技术朋友跟我说,他最近在和硅基流动谈推理部署的合作,对硅基流动非常赞赏,他说目前中国在 Infra 推理优化上,只有 DeepSeek、字节和硅基流动可以在一个水平线。如果 2026 年确实会有 AI 应用的使用量爆发的话,非常看好 SiliconCloud,因为成本降低超乎想象。他觉得如果他是国内几大云服务公司的话,应该立刻战略投资入股SiliconCloud。
这很好理解,任何对于基础模型做了自己的专有数据优化的 AI 创业公司和新公司,都有一个部署自己专有模型的需求。他说如果单纯用 OpenAI 等商业 API 的话,毕竟还是有些门槛的。而用硅基的话,私有化部署在他们那里,无论硬件成本,还是最优的吞吐量速率,可以帮他优化 20 倍的成本空间。【欢迎硅基流动的朋友找机会一起多聊聊】
硅基在海外的竞争对手主要有像 Fireworks 和 Together AI 这样的创业公司,这两个我之前都介绍过,其中 Fireworks 的创始人是华人 Qiao Lin《Sequoia 领投估值 5.5 亿美金,这个华人 AI 称 AI 的未来是复合系统》。
而 Together AI 的创始人团队里,联合创始人 Ce Zhang(张策)和 Percy Liang 都是华人背景,其中 Ce Zhang(张策)是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的计算机科学副教授,专注于数据管理和机器学习;Percy Liang 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主要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
可以说 AI Infra 这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华人团队也走到了最前面。今天,Together AI 宣布完成了 3.05 亿美金的 B 轮融资,由 General Catalyst 和 Prosperity7 联合领投,投后估值达到了 33 亿美金,从去年 3 月份的 12.5 亿美金翻了一倍多。
估值这么快的增长,核心就来自 AI 在企业级市场的爆发,特别是对用于训练、微调和部署 AI 模型的开发人员工具的需求。
根据 Together AI 官方博客提供的数据,其客户数增长了 20 倍,ARR 增长了 6 倍。实际上,Together AI 的 ARR 在去年 10 月份就突破 1 亿美金了,只用了 10 个月时间《10 个月 ARR 达 1 亿美金,这波 AI 的收入增长比 SaaS 快多了》。
使用其 AI 云的开发者、AI 原生公司以及企业级客户超过了 45 万,包括了像 Salesforce、Zoom、SK Telecom、Cognition、Zomato 以及 Cartesia 等。现在客户可以通过 Together AI 的平台使用超过 200 种开源模型,包括了聊天、图像、音频、视觉、代码和嵌入,它提供比当今超大规模解决方案快 2-3 倍的推理速度。
而在 AI 应用这块,最近一个华人团队做的事情我特别看好,因为市场太大了而且是刚需,另外就是团队本身也很厉害。其产品上线不久一天时间就做到了快 13 万美金的收入,按 ARR 算了话这已经突破 100 万美金了。
简单来说,它将 Capitons 里的一个功能做成了一个平台,利用 AI 来制作